- 前言 -吉姆·柯林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繼彼得·德魯克之后,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學專家之一。尤其對中小企業如何走向卓越,有獨到的貢獻。他著有《從優秀到卓越》,《基業長青》,《飛輪效應》等經典暢銷書,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是福布斯2017年評選出的全球最偉大的100位商業頭腦之一。在斯坦福大
曾國藩真的是笨,他自己說自己“余性魯鈍”“秉質愚柔”,梁啟超則說他“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左宗棠也說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而他最大的聰明和一切的成就,正是來自于他的笨。曾國藩愛讀《老子》,他是得了老子“大巧若拙”之真諦的。若比作武功,曾國藩正對應“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
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自身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懂得把不同工作分配給適合的員工去做。凡事都去親力親為的人,職業道路注定不會太遠!工作十幾年了,在職場上可以算是身經百戰的戰士了,面對過無數難纏的客戶,也面對過要求高的老板,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種種困難,終于在事業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人總是要求自
平衡,企業管理中每天上演的故事如何平衡企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或稱之為長期和短期利潤),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聽起來很哲學、很戰略,也很虛,其實不然,它幾乎是管理者每天要做的事。一、每天都在上演的事:長期與短期的平衡比如,每到年底做預算時,管理者往往會面臨這樣的難題:明年市場情況不樂觀,按
會計學可視化——數字本質上并不是管理工具稻盛先生說:不了解會計,看不懂數字,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經營者。稻盛先生說:經常利潤率至少達到10%;自有資本比率至少達到50%,否則就談不上牢固。在稻盛先生看來,如果自己的企業自有資本比率達不到70%,就談不上是令人放心的經營。1959年,稻盛和夫用朋友的貸款
經營者需要先將根性不同的員工引導到各自相應的道路上,使之成為本部門的專家。再讓那些已經精通本行工作的人才涉足新的領域,一步步地擴大他們的專業范圍,通過這種方式,那些能力超群的人才必然能夠最終成為熟悉全部業務的全能型管理干部。——稻盛和夫一、有一位經營者曾寫信給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