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1來源:趙云經理
會計學可視化——數字本質上并不是管理工具
稻盛先生說:不了解會計,看不懂數字,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經營者。
稻盛先生說:經常利潤率至少達到10%;自有資本比率至少達到50%,否則就談不上牢固。在稻盛先生看來,如果自己的企業自有資本比率達不到70%,就談不上是令人放心的經營。
1959年,稻盛和夫用朋友的貸款300萬日元起家,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28人街道小廠發展成為市值近3兆日元、自有資本率約為79.1%、自有資本7000多億日元、員工78490人的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先生用自己獨創的會計學把經營可視化,實現了京瓷員工的物心雙幸福。
“哲學不用于實踐將毫無意義。一旦哲學用于實踐,必定出現數字結果,否則肯定有問題?!?/p>
稻盛先生曾引用日本年號“平成”的提案者安岡正篤關于“知識、見識和膽識”的說法,教導我們“學習、體悟和實踐”的重要性。稻盛先生說, 只要經營者在盛和塾中認真學習,仔細理解,切實踐行,那么作為經營結果的業績必會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若發展勢頭不好,那就證明經營者并沒有真正理解和實踐在盛和塾所學的東西。會計是反映經營狀況的鏡子,起到將經營數字化、可視化的作用。
眾所周知,稻盛經營學實學的核心內容是“會計七原則”,是經營者正確經營企業的指針,也是引進“阿米巴經營”的前提。事實上凡事引進阿米巴并最終取得成功的企業,無不貫徹執行了這七條原則。
會計是“現代經營的中樞”
稻盛塾長說“經營數字”是企業經營好壞的唯一判斷標準,并且強調經營者要像飛行員看著儀表盤駕駛飛機一樣經營企業。
會計七原則的每一條是稻盛塾長通過多年企業經營實踐總結出來經營的不二法則,這七條原則都是為了確保、輔助企業能夠健康持續經營的原理原則,同時,也是稻盛塾長“作為人,何謂正確”的哲學原點的具體體現。
但是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各項數字及其分析方法全部凝結在財務三表及相關分析報表之中。
會計七原則是稻盛塾長一生實踐經驗總結而成
會計七原則的每一條是稻盛塾長通過多年企業經營實踐總結出來經營的不二法則,這七條原則都是為了確保、輔助企業能夠健康持續經營的原理原則,同時,也是稻盛塾長“作為人,何謂正確”的哲學原點的具體體現。
會計七原則是阿米巴經營實行的基本原則
阿米巴經營是稻盛塾長獨創的分部門核算體制,如果沒有以會計七原則為基礎保障的數據管理,阿米巴就只能是一個空架子,缺少了抓手。因此,如果企業希望引入阿米巴經營管理,對會計七原則的學習和掌握也是必不可缺的。
我們周圍的世界看似復雜,其實本質上很簡單,它遵循一定的原理原則。但這種簡單的本質投影于現象界,反映出來就顯得很復雜。
會計數據如果不能簡潔并即時表達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對于經營者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
京瓷之所以能夠快速開展事業,就是因為很早就構筑了這樣的會計系統,并依靠這個系統開展經營。
為此,經營者自己必須懂會計,不能充分理解儀表盤上數字的意義,就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經營者。
經營者懂會計,平時就能指導財務人員。只有經過這樣的努力,經營者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營。
但是數字本質上并不是管理工具。“‘追求正確的為人之道’,稻盛先生基于這一經營哲學,逐漸確立了會計原則。”
“將這些思想(經營哲學)作為主心骨,在這個基礎上,阿米巴經營才能正常發揮其功能?!?/p>
不是有了好的核算制度,數字就會提高,而是現場的人們有提升核算的愿望,數字才會提高。”
“只要懂會計就會明白,京瓷哲學的所有條目及“經營十二條”等一切原理原則,都和會計學的思維方式相吻合。必須帶著哲學思維處理會計、運營企業,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