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1來源:稻盛和夫
一個人能做的工作有限,但眾人團結一心就能成就大事業
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愿望固然很重要,但是,即使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在日常工作中,卻必須要做許多看起來簡單乏味的事。“自己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有時我們會感到苦惱。
可是,在任何領域,在取得豐碩的成果之前,都必須對工作進行改良改善,必須做基礎性試驗、收集數據,必須四處奔走爭取訂單,必須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反反復復,精益求精。
不要忘記,偉大的事業不是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而是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一步一步的積累。
01——不管什么偉業,都少不了一步步的努力
如果想完成一項工作,就只能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絕對不存在類似噴氣機那種能把人快速送至目的地的便捷工具。
即便明白這個道理,但許多企業家在面對目標與現實之間的遙遠距離時,還是會焦躁不安——“我想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可我現在每天做的都是平凡的工作。這樣下去,我們公司能成為日本第一嗎?”
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煩惱和困惑。明明想讓公司發展得更好,但每天都因為各種事務而忙得焦頭爛額,處理著一個個問題,重復著平凡的工作。
我也曾不禁擔心:“這樣下去,公司怎么能發展壯大呢?”
日本人把徒勞無用的行為比作“在冥河河灘堆石頭”。
但在我看來,即便是堆石頭,只要堅持一塊接一塊地堆下去,照樣能取得成功。
如果企業家具備這種精神,勢必能夠感動周圍的人,于是部下和伙伴都會同心協力地和你一起“堆石頭”。
而他們的部下也會感動,從而加入“堆石頭”的隊伍。
這樣一來,隨著公司不斷地發展壯大,事業上的伙伴也會逐漸增加。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哪怕每個人“只堆一塊石頭”,如果有上百乃至上千人齊心協力,那么企業就會產生一股巨大的“員工合力”。
一個人能做的工作有限,但眾人團結一心、持之以恒的話,就能最終成就大事業。
這是我根據自己人生經驗所得出的結論。
02——創意精神是支撐平凡努力的基礎
話雖如此,但如果每天一味重復單調的工作,勢必會漸漸心生厭倦。
因此需要思考讓自己不厭倦的訣竅及加速成功的方法,這便是“創意精神”。
說到創意精神,大家可能會覺得高深莫測,但它其實就是一種“不斷改良和改進”的態度——明天要優于今天,后天要優于明天。
哪怕是類似“堆石頭”的工作,也能想出各種方式方法——既可以用大板車拉石頭,也可以靠“多人接力”的方式搬石頭。
今天試著用這種方法,明天再思考效率更高的方法。
我一直堅持這樣的做事方式。
如果秉著創意精神工作,那么即便是看似枯燥單純的作業,由于每天都在進步,工作的樂趣也會油然而生。
創意精神不僅能消除對工作的厭倦感,只要堅持下去,終究還能夠取得事業上的巨大飛躍。
03——京瓷是一家技術多樣化的企業。
比如手機制造業務,京瓷一直在向第二電電(如今的KDDI)的子公司——Cellular電話(如今的au)提供手機產品。
京瓷原本并不生產手機,但如今已然成為日本的一線手機制造商。
公司原本并沒有制造手機的相關技術,就連作為立命之本的制陶業,起初的技術水平也不高。
如今,從太陽能電池到寶石二次結晶,京瓷的技術貯備豐富,且涉及領域廣泛。
回想當初,公司既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也沒有優秀的人才儲備。
從創業伊始,直至今日,通過每天不斷的改良和改進,員工才得以掌握高水準的技術。
全體員工在工作中發揮創意,不管個人的創意多么微小,這種“積土成山”的創意成果,奠定了京瓷在多領域的技術實力。
04——堅持創意精神能使中小微型企業成長為大企業
中小微型企業的經營者常常遇到這種情況——當從父輩接手的業務或者自主開創的業務很難有進一步發展時,他們便想開展新業務或新事業,但由于“一無人才,二無技術”,于是便輕易放棄了夢想。
我在京瓷創立之初,也曾有過類似的煩惱。
作為一家成立不久的新興企業,“夢想很豐滿,規模很骨感”,我想招募技術人才,可當時名牌大學畢業生不愿進小公司。
雖然我滿腔熱情,希望年輕人來公司發揮技術才能,但優秀的理工科生往往都會選擇一流的大公司。
這使我非常沮喪:“優秀人才是看不上我們這種小公司的。”
“當前的業務缺乏前景,所以想開拓新業務。但既沒人才也沒技術,而且還缺資金,看來這個辦法行不通,還是放棄算了。”
想必有不少企業家都會這樣思考問題,但這其實是大錯特錯。
05——
打個比方,有一家從事紡織業的微型縫紉加工廠,客戶提出要求,工廠便用客戶提供的紙樣等材料進行裁剪和縫紉。
這家企業的一線工人有30名,工業縫紉機有30臺,以計件方式支付工錢。
假設這家企業的領導具有創新精神,他就會在各道工序上下功夫,比如鎖扣眼,之前用的是這樣的縫紉機工藝,下次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
但新嘗試勢必面臨新問題,于是努力思索攻克難關的方法,進而向前輩或同行請教:“我在鎖扣眼的工藝方面遇到了問題,請問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嗎?”
不僅如此,由于腦中一直在努力思考這個問題,簡直到了“見人就問”的地步。
問遍身邊的朋友還不算,一打聽到有個大學教授對縫紉技術很精通,就立刻前去拜訪。
在不斷向人請教的過程中,就能獲得關鍵信息:“有個人雖然不從事紡織業,但他的專業領域與你想解決的問題有關聯。”
于是前去請教,結果有了全新的發現。
雖然行業有別,但工藝本質相同,他的解決方法真是出人意料。
這樣一來,問題便迎刃而解:“原來如此!
居然有如此奇妙的方法。”于是把這種方法導入到自己的企業,并加以改良。
隨著類似事情周而復始地發生,這家原本只是根據客戶提供的紙樣“來料加工”的縫紉企業,由于以創新精神努力鉆研縫紉機技術,漸漸掌握了縫紉領域的各項核心技術。
這樣一來,該企業能夠加工的面料就得到了擴展,不再僅限于布料類的柔性纖維了。
于是公司購入了更為高級的工業縫紉機,用于縫紉加工高硬度衣料(比如皮夾克的皮料等)。
06——
有一天,聽聞“陸上自衛隊需要面料強韌的服裝”,便立刻前去洽談“我們公司能夠縫紉加工這種面料”,結果爭取到了新客戶和新訂單。又在加工過程中習得新技術,并為己所用。
通過這種循環,掌握了一項又一項業內新技術。
換言之,并非只有學校教的才是學問,通過向人請教,耳聽心記,也能獲得學問。
我們要學會靠耳聽心記來提高技術水平。
即便沒上過大學,即便是勉強高中畢業的企業家,只要通過這種方式積累知識、獲取智慧,照樣能夠取得成功。
京瓷就是這么一路發展過來的。
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先生便是這樣獲得成功的先驅者。松下先生連小學都未畢業,就去當了學徒。
之后一直靠耳聽心記來增長知識、提升自我。如果問:“為什么僅憑耳聽心記就能提升自我?”其原因就在于“創新精神”。
經常問:“為什么?”然后以創新精神刻苦鉆研。
正因為松下先生的這種精神,才使松下電器產業擁有今日的龐大規模。
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是最重要的。
在努力的過程中發揮創意,持續改良和改進。這可謂是中小微型企業變身為大企業的不二法門。
下一篇:你正遭遇的一切,皆當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