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9來源:企業(yè)管理智庫
古人說得好:親兄弟,明算賬。
錢財這個事,再親密的人,也不能免俗。
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和他人的關(guān)系。
如果一個人錢品不好,那么口碑人品,一般也不會太好。
1、借錢拼人品,還錢識人品
人在江湖飄,誰還沒遇到個朋友借錢的時候。
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就怕是借錢不還,一直拖著。
最后人財兩空,錢收不回來,朋友還罵你小氣。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挺好的倆人,因為一次借錢,搞得老死不相往來。
最后朋友說:他再也不借錢了。
俗話說得好:
借錢是朋友,索債成冤仇。
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
面對如此窘境,干脆,有人覺得與其借錢,不如“送錢”。
借錢的時候就做好別人不還的打算。
在自己承受范圍之內(nèi),交給朋友一筆錢。
還錢是驚喜,不還也就不再借了。
這樣雖然損失了錢財,但是朋友還能保住。
但是話說回來,那些不懂感恩,借錢不還的朋友。
其實沒必要挽留。
借錢拼人品,還錢識人品。
借錢不還的人,還是盡量遠離得好。
2、愛占小便宜的人,往往有人品大毛病
人和人交往,講究一個禮尚往來。
但是有些人,以占人便宜為樂。
有人就曾在網(wǎng)上吐槽過自己的閨蜜。
倆人十幾年的交情,最后因為份子錢鬧得不歡而散。
閨蜜結(jié)婚,她隨了六千。
她結(jié)婚,閨蜜隨了六百。
她和閨蜜理論,閨蜜說:“這么多年的交情,還比不上幾千塊錢嗎?”
她啞口無言,最后倆人再也沒有來往。
都說吃虧是福。
可是如果別人老讓你吃虧,那這福氣估計沒有幾個人受得起。
趨利避害是本能,慢慢大家就會疏遠。
時間久了,就成了孤家寡人。
多個朋友多條路,沒了朋友也就沒了路。
當(dāng)你真正遭了難,才發(fā)現(xiàn)沒有誰愿意幫自己。
這個時候,后悔也晚了。
都說貪婪是人的本性,然而能夠為別人考慮,不占便宜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yǎng)。
3、不占便宜是教養(yǎng),人情往來是修養(yǎng)
《紅樓夢》里有個劉姥姥。
家里鬧饑荒,被迫來賈府“打秋風(fēng)”。
借著祖上的交情,賈府難得慷慨,借給一些銀子,讓她得以活下去。
第二年的時候,劉姥姥特地給賈府送來自己種的瓜果蔬菜。
雖然并不貴重,但是賈府眾人感受到了這份心意,也明白了劉姥姥的人品。
就連王熙鳳都被她打動了。
后來賈府遭難,鳳姐的孩子流落青樓。
是劉姥姥變賣家財,把巧姐贖了出來。
古人說:投桃報李。
感情從來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雙向的奔赴。
你來我往才熱乎。
要是一味占別人便宜,你占一點,感情就淡一點。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多年之前,有人向外地的同學(xué)借1000塊錢。
因為是外地匯款,扣了十塊錢的手續(xù)費。
所以實際收到了990。
后來這個人還錢也還了990。
同學(xué)說:“我打了一千給你啊。”
他說:“手續(xù)費又不是我收的,反正我只收到了990。”
挺好的朋友就這樣疏遠了。
古人說:“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真正長久的友誼,一定是互相付出,懂得等價交換的。
錢上分明,不占人便宜,才是友情最好的保障。
(轉(zhuǎn)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