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來源:趙云經理
如何判斷公司發放股權激勵是利好?利空?
股權激勵是企業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目的是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主要是通過有條件的給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從而使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員工更加的具有主人翁意識。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適合做股權激勵,一些公司做了股權激勵沒效果,甚至有的因為股權激勵搞得公司元氣大傷。
那么,如何判斷公司發放股權激勵是利好?還是利空呢?
一、股權激勵是利好還是利空?
1.一般情況下,股權激勵是利好,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2.但利好的程度,一要看激勵的條件如何,二要看股票價格位置的高低。
3.如果股權激勵的條件一般,比如:簡單的業績增長、授予的股權很少、激勵價格很低,則利好一般。
二、股權激勵的特點
1.長期激勵
從員工薪酬結構看,股權激勵是一種長期激勵,員工職位越高,其對公司業績影響就越大。
股東為了使公司能持續發展,一般都采用長期激勵的形式,將這些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筑利益共同體,減少代理成本,充分有效發揮這些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公司目標。
2.人才價值的回報機制
人才的價值回報不是工資、獎金就能滿足的,有效的辦法是直接對這些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將他們的價值回報與公司持續增值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公司增值來回報這些人才為企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三、股權激勵不當的風險
1.選錯激勵工具:易淪為“錯誤的金手銬”
在創業公司里,曾出現過這樣的例子:有的員工自認為干得不錯,但是給了股份之后,員工覺得股份太少,算一算,沒有競爭對手給的錢多,所以就選擇了辭職。
因此,股權激勵最好有想象空間,沒有想象空間的股權激勵會適得其反。有些時候,股權激勵如果不到位,等于沒激勵。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金手銬”都是有期限的,過了一定階段就會失去作用,所以還是需要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激勵方案。
2.公平公正性缺失:易引發新的矛盾
有時,股權激勵的差異可能會讓部分員工質疑公司的公正性。因此,大范圍的股權激勵應采取一定的保密制度
與此同時,股權激勵的“儀式感”也很重要,因為這同樣具有精神激勵作用。
一位老板,其公司的股權激勵方式可供創業者參考:
在公司內部,會定期有類似的股東會議,既有創始人,又有持有股權的骨干,其他人沒有權限參加。
參會者仿佛都被貼上了標簽,起到了很強的精神激勵作用。
相比之下,有的公司害怕風險,偷偷地給股權,這就起不到精神激勵的作用了。
3.沒有約束機制:容易催生懶人
有些創業公司給了員工股權之后,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和規定,反而催生了一些懶人。因此,選人也要非常謹慎。
其實公司發展需要一批“定海神針”,要有一定的忠誠度。當公司發展出現問題時,“定海神針”愿意跟公司股東一起努力,共渡難關;
相反,有些純粹機會型的人給多了也沒用,在他走了之后,還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產生新的麻煩,因此還是要有相應的約束機制。
4.激勵不足:易釣小魚,難釣大魚
這個道理很簡單。對于不太能干的員工來說,激勵屬于額外的驚喜;對于能干的員工而言,激勵不足等于沒激勵。
四、股權激勵對企業有哪些好處?
1.通過股權激勵可以去感恩老員工,感恩這些為了企業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員工,讓他們安心,股權激勵是非常好的方式。
2.通過股權激勵可以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思,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無論給員工多高的薪水,員工都會認為我只是個打工的;但是導入股權激勵之后,他們會覺得是在為自己創造一份事業。
3.通過股權激勵留住內部人才,吸引外部人才;可以實現股權擴大資金收入、掛牌上市的是計劃。
讓別人成為企業家,讓自己解脫,企業才能自動運轉;讓員工像老板一些操勞,老板才能像神仙一樣逍遙。
其實,激勵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光有一套方法或者工具也是不行的,畢竟沒有一個方法適用于任何公司。
優秀企業吸引員工的原因是多種要素的組合:企業的使命與前景、個人的發展空間、公司的文化氛圍以及物質激勵等等。
五、總結
人員激勵的動力,股權是核心。
商業模式的創新,股權是橋梁。
資本市場的博弈,股權是貨幣。
股權激勵不是讓公司所有人成為股東,而是讓公司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
股權激勵的核心目的并非僅僅在于培養了多少個股東,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個像老板一樣思考和行動的小老板、合伙人。
下一篇:阿米巴經營=承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