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來源:趙云經理
30歲一事無成,43歲逆風翻盤,分享給創業者的一篇文章
30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工作、生活、婚姻等的各方面的壓力接踵而至,30歲這年的決定和遭遇,會決定你將來幾十年的人生方向。
30歲,第一次做父母,孩子教育是大事,怎么教育好孩子?
30歲,月薪四五千,忙來忙去還花唄,茫茫職場路,發展在何方?
30歲,父母催婚,前任曬娃,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該如何選擇?
30歲,好像是個邁不過去的檻,過了30歲,人生還能改變嗎?
論古今中外名人,幾乎沒人比曾國藩愚鈍和坎坷。他是最底層的秀才,考了6次都沒考上,老天爺也沒有眷顧他:30歲耳鳴,36歲眼疾,人到老年幾乎失明,常年受病痛折磨,但就是這樣,同個時間,沒有人能比他更成功,第7次考上秀才后,十年內他連升7級,打破了清朝職場的無數記錄。
他被譽為“千古一完人”, 就連毛澤東也曾經點評過曾國藩,“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文正”是歷朝歷代對文人謚號中最高級別的謚號,非有大功者不可得。能夠授予曾國藩,足見其功勞自大,生生為清朝續命50年。)曾國藩的前半生,太像我們忙于生活奔波的平凡人,一個平凡人怎么才能人生翻盤?他在30歲的時候就將易經讀通了,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30歲以后,每個人依然可以有翻身的機會,為后人指明了方向。
30歲的曾國藩和我們一樣,一度上升無門。而京城的房租很貴,曾國藩一直都在租房,前前后后他搬家七八次,最短租期的一次還不到一個月。一年的工資基本上就全花在了租房上面。因為沒有錢,連老家也無法回,有時候過年的錢都需要向別人借。
而曾國藩又是一個戀家的人,他常在家書里傾訴:“夢寐之中,時時想念堂上老人”“余自去歲以來,日日想歸省親。所以不能者,一則京帳將近一千,歸家途費又須數百,甚難措辦”……
日子過的很委屈。
42歲“高齡”的曾國藩才開始真正的“創業”,但是他這樣一個讀書愚笨、職場上清貧的人,從來都不認輸。在修身上,他憑著 “守拙”的一股勁頭,不斷精進、精進、再精進。
曾國藩說: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在他看來,一個人資質愚笨沒有關系,關鍵是不能犯懶。
他通過每天寫日記復盤自己生活,舍棄無用的社交,玩的時間要用來讀書,時刻保持進步。
除了每日復盤之外還每日讀史10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每日讀一經,隔三差五的練習寫作,就憑著這股子“守拙”的勁,曾國藩打通了任督二脈,十年內連升7級,打破清朝職場無數記錄: 組建湘軍;鎮壓叛匪;興辦洋務,建江南制造總局;61歲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就這樣日復一日,曾國藩從小事做起,通過不斷迭代自己,硬是逆天改命,成為“千古一完人“。
在識人用人方面上,曾國藩也有他的獨特的一套心法智慧, 在看人上精準分毫,終成中興重臣之首,在晚年更是贏回皇帝的信任,得以善終。
面對下屬:不玩權術壓制,根據語言、相貌特點考察此人適合擔任什么工作;
面對家人:曾經在早期的家信中精確展望了曾國潢、曾國華、曾國荃三位胞弟的人生走向。
面對同事:觀看對方的談話是端莊厚道還是饒舌多余,判斷對方的真實意圖;
有統計說,當時清朝四分之一以上的官員都是被曾國藩提拔任用的。
其中有晚清第一大臣李鴻章、晚清軍機重臣左宗棠、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兵部尚書彭玉麟,真可謂“薦賢滿天下”。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曾家在曾國藩的影響下,十代出了二百個人才,覆蓋教育家、藝術家、數學家等等,無一敗家子。
回顧曾國藩這一生,他任清政府禮部侍郎。后太平天國舉事,他奉命組建湘軍。他相信憑自己的正直無私和聰明才智,定會有一番大作為。與太平軍交戰之初,曾國藩統軍打了幾場漂亮勝仗,受到朝廷器重。
但曾國藩逐漸地發覺,越發展,碰壁事越多,不僅朝廷大臣排斥他,皇帝也猜忌他。曾國藩想辦法改變現狀,但都無明顯好轉,最后只能賦閑在家。他怎么也想不通:為何自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卻難見容于湘贛官場?為何對清廷忠心效力,卻召來元老重臣的忌恨,甚至皇帝也對他不放心?他憂憤過度病了,甚至吐血。
后來,他便研讀《易經》終于豁然開朗,問題出在自身鋒芒太露,自認正直的化身,在不知不覺中,給自己制造了許多麻煩和障礙。于是,他領悟出——“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并作為座右銘,一改鋒芒畢露的個性,時刻尊重他人,處好與各方面的關系。如此,大臣們不再排斥他,皇上又信任重用他,這些都對他個人和湘軍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曾國藩的“大柔非柔,至剛無剛”,闡述的是“柔”與“剛”的辯證關系。第一個“柔”,是“柔和”;第二個“柔”,是“柔弱”。也就是說,柔和不等于柔弱。第一個“剛”,是強大,“至剛”是最大的力量,第二個“剛”,是鋒芒畢露,甚至咄咄逼人。就是說,一個人剛勁到了一定境界時,恰恰是不露鋒芒的。這天下之至理,讓人醍醐灌頂。那么,這道理從何而來呢?其實,它就是乾、坤二卦的卦德。
古人稱,乾卦與坤卦是“易之門”。無門,則不可入其室。“至剛無剛”表達的是乾卦的境界——它無鋒芒,沒有傷害,它是眾望所歸、不可逆轉的大勢,正如日出月升一般。“大柔非柔”所表達的是坤卦的境界。人對事物的包容,要能接受不同的態度,才是有擔當的境界,就像大地一般。
一個人,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給自己廣闊的天地。不僅如此,人們也會在建立起全部精神生活的同時,憑借自身感官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同類。而所謂“君子千里同風”,即是此道。
由此可見,不論是乾卦,還是坤卦,其強調的都是生生不息的厚德——它對人的影響是無限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