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來源:趙云經理
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領證,萬億市場即將“起飛”?
近日,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獲頒型號合格證,標志著我國具備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能力,是我國大飛機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國航空工業將迎來怎樣的爆發?
從一個機型到一個產業 萬億級市場徐徐打開
一直以來,大飛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它的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制造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制造、自動控制、計算機、高端裝備等眾多領域,可以說是現代科技的最高集成。
根據中國商飛預測,到2040年中國客機隊規模將達到9957架,占全球比例22%,成為全球最大單一航空市場。C919的產業化發展、規模化市場運營,不僅關乎一個飛機型號的成功,而且將拉動產業鏈上下游萬億市場。
科技強國+國產替代 我國自主創新產業鏈生態格局漸顯
中國商飛按照系統集成度,擁有多層次的供應商,因此C919的國產化率也一直備受關注,甚至還引起過爭議:即采用不少非國產零部件,到底能不能被稱為國產大飛機。
波音集團副總裁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人們都可以把買來的部件組裝并讓它飛起來,世界上就不會只有兩家大飛機制造商了”。
其實,在研發模式上,不僅是中國商飛,波音與空客采用的也是“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我國航空工業推進國產化路徑更類似高鐵模式,即:對原有國外成熟技術分解、仿制與吸收、改進及創新。
而且,當前中國商飛的供應商中,合資和國內企業明顯增加,其中包括不少國內上市公司、掌握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體現了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突破。未來,也將帶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入局。
如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當前,我國已分四批公示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據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區域分布東強西弱、階梯遞減態勢明顯。
走“專精特新”路線的企業,行業垂直度高、專業性強,往往不受傳統融資渠道青睞,資金、數字化、創新、市場等方面訴求更為急迫,融人、融錢、融資源的問題更加突出,單一的解決方案往往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亟需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
國家層面密集推出多項與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相關的舉措,引導構建“專精特新”服務體系,壯大“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梯隊,科技服務機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以“創新資源+大數據平臺”雙驅動提供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數字化解決方案,以資源支撐深層次服務落地的完整體系,實現區域“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可復制推廣和市場化運營,助力區域政府培育“專精特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