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3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堅守“幼稚”而本原的標準
有人問稻盛和夫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什么,而他語調平和說:“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繪的夢想,必須用人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稻盛和夫表示他的判斷標準,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惡,他也是基于這個標準來開展工作的。
“善惡”這個詞或許會讓很多人認為是“小兒科”,但稻盛和夫全卻用一生證明了“大道至簡”。
“我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我應該按照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來度過我的人生。孩提時代,我父母、祖父母的教育非常質樸,就是‘善惡’一個標準。這可以說幼稚,但是我覺得這在人生中非常重要,我就是按照這樣一個淳樸的判斷標準來度過我一生的。隨著我的歲數增長,我也從中國古典文化、佛教的智慧中吸取營養,人類先祖很多的賢人、圣人,他們所說的一些真理在現代也是非常適用的。”
不為己富而一生成功
曾有人問稻盛和夫這一生是否犯過錯并且進行了反省呢?他長時間的沉默讓提問的人感到些許不安,稻盛先生是不高興了嗎?這時他卻開口說,“在我的公司經營中,沒有涉及公司生存的大失誤,不過小失誤是有的。”
幾十年前京瓷下屬的生物陶瓷產品中,當時政府批準了陶瓷人工髖關節的開發生產,并經過臨床試用非常成功。于是企業又在很多外科醫生的建議下進行了人工膝關節的產品開發,可這一次還未得到政府的正式批復,導致公司受到外界的強烈批評,紛紛指責企業沒有得到批準就進行生產,以此來獲得利潤。雖然事情順利解決,但稻盛和夫仍然覺得這算得上“對京瓷是一次危機、災難”。
說到反省,稻盛和夫初創企業不久,幾個年輕人對待遇不滿而要求定期漲工資和保證獎金發放,他用幾天幾夜的通宵談判,做通了他們的工作,但是這件事情也深深觸動了他。由此他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做了重大調整,從“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生產的產品遍及世界”轉變為“公司永遠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
稻盛和夫表示自從經營目的轉變之后,他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跟員工談一些想法了,如果只是為了一己私利的話,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京瓷的成功,也是這種經營思想的轉變帶來的。
從不聽“資本家”的論調
稻盛和夫創辦企業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二戰后多次經濟危機,京瓷歷史上雖有過銷售的大幅下降,卻從未有過一次虧損,甚至仍在盈利。
稻盛和夫總說平穩的年代企業要做出10%以上的利潤,留出充足的留余,才能保證動蕩年代渡過難關。為此,西方投資界一直對他抱持批評態度,但他從來不聽那些“資本家”的論調,京瓷隨時有8000多億日元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企業的根基。
那么,蕭條時期大家干什么呢?降低成本當然是很重要的機會。但是,企業也要更加注重研發新技術,“反正這時候大家都沒有活干,不如去做過去想做而沒時間做的事情。”稻盛說。
蕭條期還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全員營銷。他說這種時候,公司就把更多從一線下來的員工派出去拜訪客戶,非常謙虛地找各種客戶進行交流,問“你們有沒有什么活讓我們干?”
尤其是和客戶一起尋找他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或者困難。“就是這樣,企業就有生意了,沒有什么神秘的辦法。”
干部第一 人格第一
隨著企業日益壯大,稻盛的思想和作風怎么能傳導到企業里去,讓所有的員工認同呢?
稻盛說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培養更多的干部”。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干部跟我一樣有同樣的哲學思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到這一點,公司是不可能發展的。”
“培養干部,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稻盛先生終于微微地笑了:“沒有捷徑,我們只是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比如說,工作之余和大家多多溝通,一起喝酒,一起暢談人生、人格,使大家有一個共鳴。
“當然,我們會有系統化的培訓。其他企業可能會非常關注技術、技巧、經營管理方面的教育,但是我們會在哲學方面花掉培訓60%~70%的精力。
我們非常關注干部的修身,公司在全世界各個地區,我們都非常重視對京瓷哲學的研修。”
“這種研修,就是讓更多的干部學會辨別事物的善與惡,辨別行為的善與惡?”
“是的。”
京瓷代表山田正晴先生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藍色小冊子,說這是京瓷的工作原則。每天早上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家學習一小時,每天請一個人讀其中一段,并談談自己的認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會反反復復地學習。”
50年來,稻盛和夫一手締造了兩家全球500強企業。1983年他又創辦“盛和塾”,從此開始向全球年輕的經營者們無償教授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
稻盛在65歲時因患胃癌退居二線,在家修行,他系統地整理了自己的思想。他提出的正確思維,涵蓋了人生哲學、生活態度、社會倫理觀等人格因素。
進而,他給出了自己總結的成功方程式: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從“佛道”到“人道”到“商道”,稻盛把一個企業家的人格修煉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這源于他的宇宙觀:宇宙中無論體積多么小的東西,全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顯然,宇宙間的萬物也是在相互聯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類是“存在”的“萬物之靈”,因此人類可以為世界、為人類本身做出貢獻。既然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那么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來修行的。
走近稻盛和夫,我們不是感受到“財富”的魅力,而是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什么是“君子”?獨善其身罷了;什么是“圣人”?一定是兼濟天下。這是大愛的思想。(轉自網絡)
下一篇:稻盛和夫:拼命努力是一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