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14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員工將尋找好領導放在職場首要標準。在職場中遇到好領導會對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極大的幫助,但如果碰到“瞎指揮”的領導,往往時間久了,員工與公司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那么領導該怎么修煉呢?
別把效益不好都怪員工
實際上,經營成果與各部門都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效益不好就認為是員工的責任,這樣的思維對企業未來的經營并沒有益處。
稻盛和夫認為,如果老板想得到好的經營成果,唯一的方法是自己深入工作現場,掌握工作的所有情況。對老板而言,要把“利潤就在工作現場”當作經營真理。
利潤就在工作現場
稻盛和夫說,經營者就該身體力行在一線指揮,做到比誰都了解一切工作才行。老板必須親自去挖掘便宜的原材料,想辦法降低成本,哪怕是自己去拉貨。
一些公司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成為了擺設,人人都會背,但踐行的卻沒幾個。為什么?因為這些東西是每天在工作現場嚴格要求員工執行后才形成的概念。如果做領導的根本不了解現場,只是一味的要員工先執行理念或培養企業風氣,那是沒有意義的做法。
不可忽略微視的“工作現場學”
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也聽很多老板說過時間不夠用,但這并不是忽略微觀的“工作現場學”的理由,老板們需要知道不能因小失大。
一般來說,企業創立者會因為是自己辛苦的一手創建公司,所以倍感珍惜,因而從現場各個角落到公司整體事務都了若指掌。但很多繼承者就未必能做到這一點了。
稻盛和夫認為,領導者何時意識到這點都不算晚,只要肯去現場培養自己的危機意識,就能重新構建公司。
身為領導人要比任何人都努力
稻盛和夫說,身為經營者,除了一定要比任何人都了解現場外,還應該工作比任何人都努力,比任何人都嚴格要求自己才行。
因為公司內只有經營者可以為公司注入生命力。如果用同樣嚴格的尺度來要求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一定不會好。
對稻盛和夫而言,最初的理念非常簡單,就是“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如此即可。
以身作則才能帶動下屬
即使是面對不服氣的員工,稻盛和夫也有底氣說出類似“為了每位員工的幸福,我比任何人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你卻置身事外,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到了極限,我無法容忍你了”這樣的話了。
作為一名商業大佬,稻盛和夫締造了很多個奇跡,他也希望每位經營者都能讓員工說出:“不知怎么搞的,我們的老板每天都來現場看東看西,也開始就工作現場提出了具體的指示,我有點招架不住了呢。”(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