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9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我不是故意的”;
“我也只是一時口快”;
“本來不會這樣的,都怪……”;
“誰都會犯錯,不用大驚小怪吧”。
生活中,總有些人犯了錯誤,卻給出這樣的回應,要么是推卸責任,要么是顧左右而言他,
唯獨缺少的是直面錯誤的態度。自我批評,是最嚴格的,也是最有益的。
犯錯不推脫,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自省,是植根于內心的教養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大意是:事情做不成,或者人際關系處得不好,要懂得自我反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出現問題,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才能更快解決問題。
在婚姻中,柴米油鹽成了日常,也容易因一地雞毛的瑣事而產生摩擦,小吵小鬧不斷,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感情。
細心留意會發現,相處和睦的夫妻,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遇到矛盾不指責,能夠彼此體諒,做到心平氣和的溝通。
而這,源于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意識。
當發生摩擦時,第一時間做的,并不是相互指責對方,而是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不把心思放在口舌之爭上,而是耐心解決矛盾。
有句話講:“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生活的磕磕絆絆,往往是夫妻關系的試金石。
家庭的擔子是由夫妻兩人扛著,遇事不指責,而是反躬自省,才能化戾氣為祥和,才能更有默契的并肩,負重前行。
為人處世,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一顆寬容的心,處處透著涵養,親手營造好自己的愜意人生。
自省,是成功的基石
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
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一個人的進步,不僅要看他學到的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正確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不足。
分享一個故事:
夏朝的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迎擊,結果伯啟打敗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
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
從此以后,伯啟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過了一年,那位諸侯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優秀的人,在錯誤與失敗面前,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無能,而是進步的空間。
唯有不斷的自我反思,才能清晰的看到自身的不足,知不足,而后改,才能進步。
人都難免喜歡被贊美被肯定,但過度沉浸在好話的世界里,拒絕思考,拒絕反對的聲音,只會讓人固步自封。
知不足,而后改,才能進步;自我反省,才是走向成功的必修課。
未經自省的人生沒有意義。在人生路上,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不沉迷于掌聲與驕傲,也不止步于挫折和逆境,才會更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愛玲說:
“人生如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蚤子。”
在漫漫人生路中,生命的美好與茍且總是如影隨行,所以喜憂參半,苦樂并存。
唯有常常自省,直面身上的“虱子”,及時改正錯誤,才能在正確的方向上,走得更歡樂、順暢。(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