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26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你的每一次選擇都預示著你未來的路會怎么走,未來會過什么樣的生活。
層次越高的人,越會做選擇。
1——擇良友而交
朋友多了路好走,殊不知,朋友不在數量多,而在質量好。
識人不明是災,交友不慎是禍。錯的人,只會拉低你的眼界,不停消耗你;對的人,會在你迷茫時,給你高瞻遠矚的建議,最起碼也會拉你一把,讓你不至于迷失方向。
人生最幸運的莫過于能夠遇一良友。
層次越高的人,越注重自己結交的朋友。
他們早已退出了牢騷滿腹的聊天室;遠離了攀比膨脹的社交圈;告別了說三道四的是非圈;謝絕了三觀不同的關系網。
“擇真善人而交,擇真君子而處。”選擇同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在一起,潛移默化中,自己也會跟著慢慢變好。
社交格局起來了,人自然也會開闊起來。
2——擇好書而讀
一個人要想走上坡路,就要多讀有益的書。因此,甄別書中所傳遞信息、觀點的對錯,優劣,好壞,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陳芝麻爛谷子的書讀多了,不僅不能增長學問,反而會拉低你的層次,甚至誤導你的人生。
而所謂的好書,就是那些經過光陰淘洗,前人實踐,依舊被現代人認可和推崇的經典著作。
一本好書,能讓人從中汲取前人經驗,眼前的困頓豁然開朗;能讓人從中吸收智慧,從而思想變得開明;能讓人堅定自己的意志,指引他在苦難中堅韌前進。
一個人選擇讀什么樣的書,就可以看出他的精神品級。就如費爾巴哈曾說,人就是他所吃的食物。讀書也是其中一種。
3——擇忠言而聽
有人說:
“聰明的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聽信忠告,而糊涂人之所以糊涂,原因之一是他們常常將忠告當成耳旁風。”
演員張譯在談及自己的演技時,就講到:“人在年輕的時候,臉皮薄。我20來歲的時候,人家說我演戲有什么問題,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對那些不好聽的真話,他不愿意去聽,也沒有勇氣去聽,反而讓自己沒有辦法得到演技的提升。但這樣做的后果是,那些年里,他眼看別人一個個紅了起來,自己卻一直沉寂。
直到后來,他才慢慢意識到: “那些否定的話,對我都特別有好處。越到年齡大的時候,越會珍惜那些幫你說問題的人……”
在認清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后,張譯不斷精益求精,努力磨練自己的演技。
最終,他憑借《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演藝作品,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王陽明有言:“耳貴聰,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
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看不見自身的問題,可能在驕傲中毀了自己。與其因為害怕和嫉妒,把真話拒之門外,不如洗耳恭聽,努力自省。
4——擇善行而為
雨果說:善良優于偉大。
一個人建立再大的功勞,名聲再顯赫,如果喪失了善良就什么也不是。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明白,選擇善良看似需要犧牲自己,其實是一種深藏的遠見。
曾子有言:“人而好善,福雖未至,其禍遠矣。”
一個經常行善的人,福報雖然還沒到來,但是禍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
選擇善良的人,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們知道世界的黑暗面,也知道好人難做,但沒有因此不再做好人。
擇善而從,向善而行,是一種修行。
生命是一種回聲,善良是一場輪回。平日里做過的每一件的善事,會一點點地積攢,然后在某一個不太明朗的時候,給你一個大大的溫柔。
上一篇:謹獨,以嚴心之律
下一篇:成事之人,必須要懂的5個人生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