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28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管理者為什么累而無功?
眾所周知,在企業特別是制造型企業管理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訂單交不了貨,喪失銷售機會;品質問題頻發,失敗成本高企;現場管理混亂,有損企業形象;效率提升緩慢,盈利越來越難;還有材料損耗、工裝夾具損耗、水電氣浪費、工傷事故、員工不滿、部門爭執、人浮于事……等等,而且感覺這些問題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許多敬業勤勉的老板和管理者,面對這樣的管理現實,他們幾乎沒有“生活和休息”,天天泡在工廠,親力親為解決各種問題,為的是讓企業能夠正常運轉。可是,不管他們怎么盡心盡力,但總是覺得力不從心,甚至身心疲憊。為此,他們共同的抱怨是,做制造實在太累了!
果真如此嗎?回答是否定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哪一行都不容易,都需要企業經營管理者付出智慧和努力。他們之所以感覺做制造累,而且累而無功,主要在于解決問題的效率極其低下,同樣的問題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為什么會這樣?
首先,企業絕大多數問題是事后解決。在企業里,防患未然大多只停留在口頭上,在實踐中本著預防為主、未雨綢繆的思維,從源頭開始解決問題的行動少之又少,更談不上更高水平的系統分析問題和協同解決問題了。事后型解決問題,不但使解決問題的難度加大,還需要耗費更多的經營管理資源。
其次,企業員工缺少解決問題的訓練。正因為此,解決問題成了只有少數人會做的高難度動作。絕大多數員工只能在不斷犯錯中學習,被動解決問題,不僅“學費”(失敗成本)高昂,而且解決問題的經驗不能沉淀,無法擴散和傳承。
事實上,解決問題是一門管理技術,它有科學的邏輯和方法。只要對員工進行解決問題的訓練,并輔之以諸如5S、IE、6-Sigma、TPM等各種解決問題思想和方法的培訓,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可以變得簡單,可復制。
第三,企業缺少一整套解決問題機制。一般情況下,面對企業出現的問題,只有老板以及少數管理者關注,并即興式地參與問題的解決。
某日,老板在現場發現了一個問題,把當事人批評或訓斥一通,問題解決了;三天之后,再到現場,又發現了三個同樣或類似的問題,這回批評或訓斥了三個人,三個問題解決了;幾天之后,又到現場,可能會發現更多同樣或類似的問題……
這樣的重復次數多了之后,再敬業勤勉的老板和管理者也會遲疑和妥協,慢慢地放棄進一步的努力,甚至還會為自己的妥協或無能為力找到很好的理由:員工素養不高,團隊執行力低下等等。
構建全覆蓋解決問題的機制
豐田、三星、理光等優秀企業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把制造管理做簡單,就必須學習和實踐精益管理,并逐步構建起全覆蓋解決問題的機制。
針對重要且緊急的問題,比如生產線停線、設備故障、人身事故、各類災害等發生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及時解決問題的機制來應對。
為此,可以規劃和運營一個稱之為“即時、即日品質會議”的解決問題機制。即在發生這些問題的當下,各有關部門管理者必須快速到達發生問題的現場召開即時品質會議,對問題進行快速處置,以便及時恢復生產和秩序。
然后,在每天下午召開的即日品質會議上商討問題的延伸處理或再發防止改善。即日品質會議在指定地點和約定時間每天必開,可以由生產管理部門或品質部門主持,與生產相關的所有部門經理或主管參加,無需另行召集。在即日品質會議上,具體商討與生產相關的一切緊迫的問題,有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碰頭交流即可。
針對重要但不緊急的問題,如成本高企、庫存太多、效率不高、產品慢性不良以及交貨延遲等,由于通常沒有很高的緊迫性,企業往往關注不夠,著力不多。
放任這類問題,就好比溫水煮青蛙,其結果是,等到經營環境(利潤空間)急劇惡化之時,想開始改善但可能為時已晚。正確的做法是,構建一個“課題改善”的活動機制來持續地解決這類問題。具體地說,要在公司內把優秀的員工組織起來,成立課題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按照PDCA循環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問題。這項活動需要有專人推動,可以全面提升效率、品質、交貨、成本和安全等方面的過程管理水平。
針對生產一線的管理問題,比如現場環境、5S問題、設備工具管理問題以及現場管控問題等等,需要推動一個稱之為“自主管理”的活動機制來系統解決。
所謂自主管理活動,就是以一線班組為單位持續開展現場管理上臺階活動。具體地,需要我們科學規劃自主管理由易及難,由低到高各個改善階段的活動內容(重點查找和解決哪類問題)、活動目標(解決多少或解決到什么程度),然后引導現場員工在班組長的帶領下識別問題,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持續推進這項活動,不僅能夠持續提升現場管理水平,還能夠培養具有良好意識和能力的一線員工和團隊。
針對其他散落在公司內的大小問題,還要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機制來支持,這就是員工提案活動。激活員工提案活動,不僅可以在問題剛剛露頭的時候就予撲滅,還可以極大地改善員工士氣,提高員工積極性。
充分運營以上各個解決問題機制,我們可以樂見一個精益管理的高境界,那就是全員參與。這些精益解決問題的機制,不僅利于問題的系統解決,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提升管理者、員工的成長。
所以說,企業績效提升和精益管理的落腳點要明確,那就是員工的成長,要影響他們,啟發他們,促進他們參與,提升他們的意識和能力。
作為企業老板,需要學習專業的管理知識來讓你的公司更加完善發展!
下一篇:愛他就考核他,逼迫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