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5來源:趙云經理
導讀: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愿望固然很重要,但是,即使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在日常工作中,卻必須要做許多看起來簡單乏味的事。“自己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有時我們會感到苦惱。我們該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怎么做才能縮短兩者之間的差距,讓理想成為現實。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中的精彩內容,希望您品讀后能有所啟發。
一、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
面對落差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還是消極悲觀的態度去對待,結果將有巨大的區別。
不管身處何種逆境,不管遭遇何種艱辛,始終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滿懷理想和希望,堅韌不拔,努力奮斗,這才造就了今天的京瓷。
人生充滿著光明和希望。“我一定會迎來輝煌的人生!”時刻抱有這樣的信念十分重要。
不要牢騷滿腹,不要消沉郁悶,不要憎恨別人,不要妒忌別人。這類消極情緒將使人生暗淡無光。
要想人生充滿希望、在困難中逆流而上,人的思維方式和心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這種思維方式和心態可以——用“愛”、“真誠”及“和諧”這些詞匯來表達。我們人類在靈魂深處本來就擁有這樣的好心。
所謂“愛”,就是把別人的歡樂視為自己的歡樂。
所謂“真誠”,就是總是想著為社會、為別人做些什么。
所謂“和諧”,就是不僅希望自己,同時也希望身邊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從愛、真誠及和諧之心中產生的思想,就是引導我們走出挫折的基礎。
道理很簡單。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樂觀開朗,積極行動,這是促使人生和事業順利發展的首要條件。
不管是哪一種逆境,都成為此后引導我人生順利拓展的精神食糧。
據說,冬天越寒冷,春天的櫻花就開得越發燦爛。寒冷這種逆境,是櫻花綻放的必要條件。
人也一樣,如果被逼入逆境,就要把這看成是神賜予的禮物而感到欣喜。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難,就一定能開辟光明的未來。必須堅信這一點,這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要開朗,不要發牢騷;要面向未來,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那么,一個光輝燦爛的人生一定會在面前展開,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所秉持的信念。
凡是人生一帆風順之人,必定樂觀開朗。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現象。反之,如果是內心陰暗、心懷不滿且滿嘴牢騷之人,其勢必無法擁有精彩的人生。
二、無論差距多大,始終保持努力
創立京瓷不久,我找出了表達工作和人生成果的方程式,即: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我多年來一直是依據這個方程式工作的,也只有這個方程式才能解釋自己的人生的發展。
我出生在鹿兒島市內一個并不富足的家庭里。不是名門望族,沒有顯赫的家世,而我自己的中學大學入學考試,還有求職考試每次都失敗。從這些經歷來看,我只是一個具有平均能力的平凡之人。同時,京瓷也只是由具有平均能力的人組成的集團。
能力平凡的我,有什么辦法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業呢?苦思冥想的結果,得出的就是這個方程式。表達人生的結果以及工作的成果的這個方程式的三個要素中,“能力”大多是先天的。父母或上天授予的智力、運動神經和健康都如此,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資產。
而“熱情”也可以稱為“努力”。從完全沒干勁、沒朝氣、沒霸氣的人,到對工作、人生充滿燃燒般的熱情、拼命工作的人,之間也存在個人差,也從0分到100分打分。這里說的“熱情”,可以由自身的意志來決定。
我最大限度地發揮“熱情”,持續無止境的努力。在最初就職的電瓷瓶制造公司從事新型陶瓷的研究時,從與同伴創立京瓷公司起一直到現在,我覺得只有付出數倍于人的努力才能追上別人,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身邊的人常說我“總有一天會累趴下”。
可將此比喻為跑馬拉松。42.195公里的距離,像跑短跑那樣,用全力全速去跑,世上的人看到我這么蠻干,奚落我、諷刺我也屬正常。
我的想法是,既然來參加比賽,若是慢悠悠跑在最后就沒有意義,至少在最初的兩公里我想與跑得最快的人一起,所以從一開始就全力奔跑起來。
然而,跑完這兩公里,環顧四周,所謂的知名選手也并不太快,于是我就想“這樣的話,我還行”,于是再加速。在這個過程中一舉超越了前面的選手。這就是我直觀的印象。
松下幸之助先生和本田宗一郎先生都沒受過高等教育,一出校門就開始了學徒生涯。他們既沒有最高學府的學問經歷,也沒有多少專業知識。
但比什么都強的是,他們兩人胸中都有燃燒的“熱情”,都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時,他們具備崇高的思想,希望通過自己的事業,為員工、為世上眾多的人做出貢獻。
成功無捷徑。始終滿懷熱情,堅持認真踏實地努力,看來這是愚笨無比的方法,實際上卻是通往成功的王道。
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定能扭轉人生
1、腳踏實地做好眼前工作
偉大的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對遠大的目標,能否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投入到每日的具體工作,點滴積累、持續進步十分關鍵。
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愿望固然很重要,但是,即使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在日常工作中,卻必須要做許多看起來簡單乏味的事。“自己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有時我們會感到苦惱。
可是,在任何領域,在取得豐碩的成果之前,都必須對工作進行改良改善,必須做基礎性試驗、收集數據,必須四處奔走爭取訂單,必須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反反復復,精益求精。
不要忘記,偉大的事業不是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而是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一步一步的累積。
不管什么偉業,都少不了一步步的努力。如果想完成一項工作,就只能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絕對不存在類似噴氣飛機那種能把人快速送至目的地的便捷工具。
即便明白這個道理,但許多企業家在面對目標與現實之間的遙遠距離時,還是會焦躁不安——“我想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可我現在每天做的都是平凡的工作。這樣下去,我們公司能成為日本第一嗎?
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煩惱和困惑。明明想讓公司發展得更好,但每天都因為各種事務忙得焦頭爛額,處理著一個個問題,重復著平凡得工作。我也曾不禁擔心:“這樣下去,公司怎么能發展壯大呢?”
日本人把徒勞無用的行為比作“在冥河河灘堆石頭”。但在我看來,即便是堆石頭,只要堅持一塊接一塊地堆下去,照樣能取得成功。
2、腳踏實地、持續精進
迄今為止,不少優秀聰明的人投奔到京瓷的門下,但偏偏就是這些人,據說因為看不到公司的前途而辭職。結果留下來的,不少是頭腦不夠靈活、平凡、連跳槽也缺乏自信的“庸才”。但是,過了十年、二十年,這些“庸才”居然成了各部門的骨干乃至領導。我看過好多這樣的例子。
究竟是什么讓他們從平凡變為非凡的呢?
是不厭其煩、默默專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過好“今天”的力量,是將“今天”不斷持續的力量。換言之,將平凡變為非凡的就是這個“持續”。
不選擇捷徑,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認真、踏實地工作,積以時日,夢想變為現實,事業獲得成功,這就是非凡的凡人。
但是,說“持續”重要,并不是說“反復做相同的事情”。“持續”與“重復”是兩回事。不是漫不經心地去重復與昨天一樣的事情。而是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須不斷地改良、改善。這樣的鉆研創新是加速成功的催化劑。
可能因為我是技術出身,養成了一種習性,總是不斷地自問自答:“這樣做真的好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用這種眼光去審視,哪怕干一件雜差也有無限的改進空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掃地,過去一直用掃帚,這次用拖把試試怎樣,或者向上司提議花點錢買吸塵器用用如何。從各種角度考慮如何打掃得更快、更干凈。還可以改進打掃的步驟和方法。這樣的努力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無論做什么事,動腦筋改進的人與漫不經心的人相比,時間一長兩者之間就會產生驚人的差距。以打掃衛生為例,每天琢磨改進的人,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開起保潔公司,當上老板,承接大樓清潔工作。而不肯動腦筋,只求完成任務的人,只能永遠當清掃工,天天掃地。
在昨天努力的基礎上再下工夫改進,今天比昨天稍稍前進一步。想把事情越做越好,這種態度持之以恒,就能產生巨大的進步。不走老路,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訣。
3、腳踏實地,踐行哲學
認真確立基于原理原則的哲學,按這種哲學辦,就能促使事業成功,給人生帶來碩果。
何謂原理原則?何謂哲學?
所謂“原理原則”,用極其單純的一句話表達,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就用它作為判斷基準,依照這一基準,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始終。
要正直,不撒謊,不貪婪,不給人添亂,待人要親切……這些在孩童時代,父母和老師就教導的、作為人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就是我們在人生歷程中自然就會懂的、“理所當然”的規范。遵循這一原則規范去經營企業就行了。
但踐行哲學的過程絕非輕松愉快。依哲學行事需要律己,需要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這中間伴隨著許多痛苦,有時會給自己帶來損失,要經歷一段苦難的路程。
面前有兩條路,選哪一條?
當你彷徨時,我勸你擺脫一己的私利,選擇那條“本來該走的路”,即使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勇敢地選擇“不圓滑”、“不得要領”的生存方式。
不過用長遠的目光看,正確的哲學指導下的行為,絕不會帶來損失,即使有一時的損失,后面必有回報,而且可以避免大錯。
舉例來說,現在日本還沒有完全擺脫泡沫經濟的陰影。當初,許多企業爭先恐后參與不動產投機。
只要將土地轉賣就能讓資產升值,預期行情還會上漲,從銀行貸來巨額資金,繼續投資不動產——許多企業都這么干。
房產只要持有就能升值,從經濟原則看,這未免可笑。這種違背原則的行為大行其道,被認為理所當然。
但是泡沫一旦破裂,可望增值的資產轉眼間變為負資產,不少企業落下一身債務。你是事后諸葛亮,泡沫破滅后才說風涼話——有人或許這么說。
然而,只要你懂得原理原則,只要你持有正確的哲學,不管出現什么潮流,你都能做出正確判斷。
當時,京瓷靠多年辛苦積累,已擁有巨額現金存款。許多人勸導我投資不動產。其中還有銀行的人,他們見我“不開竅”,還懇切地教我如何賺錢的奧秘。
但我認為,只把土地從左手轉到右手就能賺大錢,天下沒有那樣的好事。就算來錢,那也是不義之財,來得容易去得快。
因為我這么想,所以有關投資的建議一概回絕。
“只有額頭流汗,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我的信念就這么單純。這來自做人的正確的原理原則。
所以在巨額暴利的引誘面前,我能告誡自己“不起貪念”。我內心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由此可見,即使蒙受損失也必須遵循的哲學,明知吃苦也甘愿承受的覺悟——自己心中有沒有這種哲學和覺悟,這就是事業成功與否、人生幸福與否的分水嶺。
4、腳踏實地,貫徹正道
正確的就是正確的,絕不允許扭曲。
這種堅持正道的勇氣、遵循事理的氣節,是父母身上共同的東西,我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他們的影響。回想過去,不管面對何種局面,我都不是以自己的“得與失”作為判斷基準,而是按照“是否正確”采取行動——也就是用“貫徹正道”的方式去突破困境。
無論面臨多么困難的局面,都不允許自己采取妥協或迎合的態度,而是以正確的姿態、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邁進。換句話說,任何時候,都只用正面突破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我不是從多種方法中選擇了正攻法,而是只會這一種方法,所以不得不用這種方法。因而與別人相比,我總是倍加辛苦。
前面講過,踏入社會時,我是一個研究精密陶瓷的技術員,后來因為獨自開發的新材料獲得成功,被提拔為部門主任。那個部門是新成立的,任務是用這種新材料生產產品。我當時還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干部,部下中有不少人的年齡比我大。
因為當時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虧損企業,常年處于銀行的托管之下,所以員工待遇很差,一年到頭,勞資糾紛不斷。當然,員工的道德觀念和工作熱情也很低。為了賺取加班費,很多員工都想方設法去加不需要加的班。
如果大家都這樣蠶食公司的話,那么不僅公司的業績無法提升,反而會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雖然還很年輕,但只要看到偷懶懈怠的人,都會嚴加斥責。
看到我這么盛氣凌人,有位前輩就勸告我:“雖然你說得對,但太過嚴厲。部下稍有馬虎,你就嚴加痛斥,他們對你就會窩火,就會討厭你。在工作中,還是要多體諒下屬的心情才好。”他說的也很有道理,所以我感到非常苦惱。
然而,盡管思想有反復,但我的正義感卻沒有動搖。“或許我的話會招致部下的反感,但我絕沒有說錯。對的就是對的,必須堅持。”我的想法越發堅定。哪怕逆風吹襲,但只要是自己認定正確的事,就要付諸行動。我決不改變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
這時我覺得,這就如同孤身一人垂直攀登懸崖絕壁一般。
前面聳立的壁障不管多高、多堅固,我也決不迂回。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使出渾身的力量,筆直攀登。就像攀巖一般,只管瞄準山頂,一步一步,攀爬那險峻的巖壁。
看著我這種姿態,伙伴中有人反對,有人驚愕。一個人掉隊了,又一個人中途下山了,等意識到時,只剩我一個人攀附在巖壁上。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
巨大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常常會向我襲來,但是,即使如此,我也認為,解決問題除了正面突破,別無他法。
四、結 語
最后,總結一下:
不要高估三天的努力,也不要低估三年的努力。
每天的創新成果或許微不足道,但如果堅持積累三年,就會催生巨大的飛躍。
上一篇:德魯克:獲得幸福的10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