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01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1.技術合伙人不會自以為是的“號稱技術合伙人風險最大”,而是風險巨大,尤其是初期加入的技術合伙人。
2. 技術合伙人感受到的巨大風險,絕非什么心態問題,而是活生生的現實問題。
3 .技術合伙人和其他普通合伙人所面對的風險大部分是相同的,當然不同崗位也會面對不同的問題。
4 .普通合伙人和創始人屬于不同的角色,面臨的風險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
..............................................
從我個人的經驗講一下感受,不一定對。并且對排名第一的回答有一些不同意見。
我說的情況有以下幾個背景
1 .互聯網行業創業
2 .技術合伙人參與了產品最初版本的開發,直到獲得天使投資、A輪投資;而非獲得投資后才加入團隊。
3 .技術合伙人有一定項目經驗,具備實現技術開發的能力,而非邊做邊學的新手。
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感受
1.首先要確認創始人值不值得你去追隨。對創始人的人品、心胸、修養、視野和各種能力,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另外也要考慮創始人的可塑性和發展潛力.創業伙伴間關系的緊密程度接近夫妻,雙方的缺點會暴露的很明顯,并產生激烈的沖突。所以要有心理準備,并考慮好底線,在什么情況下應該義無反顧的走人。
2 .技術合伙人和創始人之間,應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去劃分相應的權利,承擔對應的責任和風險。
從我個人的經驗看,技術合伙人參與創業的風險比創始人更高。如果說技術合伙人不愿承擔風險,那是因為他承擔的風險和獲得的收益、權利不對等。
a.創始人不斷的吸收伙伴的能力,技術合伙人不斷釋放個人能力
創始人在和伙伴、團隊、投資人、用戶的交流過程中,從他人身上不斷吸收能力,能夠借助他人的助力去成就自己。技術合伙人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公司時,有水平相當的同事、更厲害的大牛,能從他人身上獲到提升。在初創公司只能釋放個人的技術積累去成就團隊和項目。你也能獲得技術的提升,因為你會遇到各種新的問題需要去解決,但這些收獲來自于你個人的努力,而非其他伙伴。你還需要不斷的把個人能力分享給技術團隊,去提升團隊的水平。
b.個人發展平臺的風險
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只要不是太差,拿到天使、A輪的融資,就能在創投圈積累一定人脈,通過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宣傳擴大個人聲譽。即便項目后續失敗了,也能在其他企業、風投、或者其他創業團隊獲得不錯的職位。 作為技術合伙人,從成熟企業進入初創團隊,平臺有所下降。由于開發進度的原因,參加各類技術會議、論壇、社交場合的機會更少,你的人脈可能反而縮小了。一旦創業失敗,你能否回到創業前同水平的企業、同水平的職位,是個未知數。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技術合伙人是個苦逼的崗位,并且沒有主角光環。
c .權利、責任不對等,技術合伙人不應承擔其他人產生的風險
創業失敗,90%以上的原因來自創始人。多數項目的失敗,來自團隊用人的問題、管理混亂、商業模式不清晰、產品方向性的失誤,而這些問題基本是創始人錯誤的決策導致的。
有些創始人,在重大決策上基本不給技術合伙人話語權,要求技術合伙人只管技術實現,那么,因為決策失誤導致的項目發展的挫折、失敗、瓶頸等問題,憑什么要求技術合伙人一起共同承擔責任?技術合伙人只能承擔他應該承擔的部分責任,比如技術選型、產品質量。舉個例子,一個項目前9個月都在走彎路,第10個月才走上正確的方向。創始人應該只拿1個月的工資。但技術合伙人前9個月把創始人提出的各種不靠譜的需求方案都實現了,即使做的是無用功,責任也在創始人,沒有理由讓技術合伙人共同承擔責任。
d .責任和貢獻的劃分不明晰
由于初創企業一般沒什么管理經驗,順利的時候是誰的功勞,出現問題的時候是誰的責任,基本說不清楚。
但有一部分責任認定非常容易,就是出現bug或優化不夠導致用戶體驗不好,一定是技術合伙人的問題,跑不掉。很多時候,由于需求隨意變更,需要反復改動代碼,引起代碼不穩定容易出bug,需要負責的還是開發負責人,而不是產品經理或策劃。初創企業一般測試人員和測試資源都不足,產品質量非常依賴于開發者的對代碼架構的優化、查殺bug能力和責任心。
但如果產品用戶的反饋比較好、數據漂亮,最后功勞很難落到技術合伙人頭上。
我的直接感受是,初創團隊的技術合伙人,實際上是創始人的試錯工具。創始人雖然對產品有非常獨特理解、有很好的創意,但這些在發布產品獲得市場反饋前,幾乎都是空想,沒法驗證正確性。好的創意未必是完善的創意,因而在開發過程中經常反復修改需求,增加的開發成本只能由技術負責人承擔。
比如,每次產品上線前,我基本會提前5天到一周提交測試版,讓測試人員測試,讓創始人(產品經理)和產品策劃試用,開始幾天很少得到反饋,直到上線前一兩天,創始人忽然說要改需求。結果可想而知,重新開發功能,重新測試,產品延期上線。就這種搞法,創始人居然在團隊會議上說,”我們的開發進度還不夠快,開發效率要提高“。
另外,在最開始的小團隊,每個人都要當幾個人用。技術負責人除了開發,還幾乎是半個產品經理。一般創始人承擔產品經理的角色,但他給出的需求策劃和設計方案通常只是個大概,具體交互流程不夠細化,細化的也未必合理。這些設計上的漏洞和空白都需要開發的時候去修補。技術合伙人工作,除了開發,還經常要考慮交互、視覺、測試等方面。因此,技術合伙人對產品邏輯、流程和各種細節的熟悉程度要遠超過創始人。技術合伙人會對產品產生巨大的感情,由于各種因素不得不離開項目的時候,最大的糾結就是無法割舍親手從零開始創造的產品。但是,產品的成功最終會多半歸功于創始人的創意有多nb,而技術合伙人似乎只是沒有犯錯。
e.人的風險
對于創始人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項目能否成功。
而對于技術合伙人,項目的成功與否只是風險之一。另一層的風險在于,成功了你也未必能得到多少好處。卸磨殺驢,在中國的創投圈,并不罕見。
雖然在決定參加創業的時候,你就應該對創始人的人品有所評估。但人的各種不確定性,像地震一樣無法預測。
名義上技術合伙人有股權,實際上只是期權,需按年成熟。初創企業各種變數、不確定性,每年能否正常拿到股權,說不清。
如果團隊的決策權、財務權、人事權都不透明,創始人一手獨裁,你會因為無法看清未來,感受到巨大的不安全感。你甚至沒有技術團隊的控制權,不知道你唯一得力的助手,明天是否還在身邊。
我在做技術合伙人的兩年間,感受到的是之前任何時段都沒有的累。這種累不是因為工作量多大,而是各種不確定性導致的心累。沒有計劃或者隨意變更的計劃,你不知道下個月要做什么,甚至下個星期要做什么。除了你之外,產品、策劃、營銷、管理都可以不靠譜,出了錯就說“試錯”,只有技術必須靠譜、必須不犯錯。
在創業團隊里,技術合伙人就是個沙僧。唐僧每天絮絮叨叨,不知道在念什么經;孫猴子可以飛來飛去,不知蹤影;肥豬可以不時開個小差,偷個葷、泡個妞;技術永遠是挑擔子的苦逼。
..............................................
基于以上的幾點,根據我個人意見,回答題主的問題
1.技術合伙人的初始股權不應低于創始人的股權1/5,并且不應低于其他后續進入的合伙人。在初創企業,股權變現非常困難,很難說有多大經濟價值。但體現了合伙人在團隊的重要程度。我不同意“在以后招進來的做營銷、產品、渠道的人沒有一個比技術合伙人更不重要”,進入團隊的時間即體現了合伙人的重要程度。
在產品原型開發出來之前,基本不會招專門的營銷、渠道合伙人(通常由創始人兼任),因為之前設想的產品還沒接受驗證,可能根本沒有推廣價值。是創始人的策劃創意+技術合伙人的技術實現,造就了一個具有推廣價值的產品,否則,后續的推廣、營銷都沒有意義。
另外,先加入的合伙人承擔的風險要大于后加入的。根據加入時間的先后順序,合伙人拿到的初始股權應逐漸遞減。
“后續進入的合伙人股權太少,導致團隊不穩定”。這不是技術合伙人的問題,而是要建立合理的股權機制。比如,留有足夠的期權池;建立股權退出和回購機制;建立根據貢獻調整合伙人股權的機制,類似對賭協議。
2.該不該出資?如果創始人要絕對控股,技術合伙人基本不用出資。
一般情況,創始人再怎么牛,他的貢獻也不可能超過技術合伙人的2倍,但創始人的股權遠高于技術合伙人的2倍,可以理解的原因是,創始人出資了,技術合伙人沒有出資。按我個人的想法,如果技術合伙人的股權低于創始人的1/2,不用出資;高于創始人的1/2,應當適當出資。
3 .工資拿多少?
雖然一般來說,拿股權的合伙人只能拿正常工資的70%。但應區別對待,如果你之前在穩定的公司,有一個不錯的職位,跑去初創公司會面臨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沒有必要在薪酬上委屈自己(除非你已經財務自由了,不在乎錢)。在創業企業,加班加點是個常態,你更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如果薪資待遇低于以前,家人肯定會有意見。創業是個長期的過程,沒有家人的支持你也很難堅持下去。所以,薪酬至少要和之前持平。如果公司財務比較緊張,可以:
a .讓公司先按月支付70%,剩余部分等公司財務寬松了,再補齊。
b .或者,可以少拿工資,但少拿的那部分折算成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