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30來源:企業管理智庫
企業家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哲學家,但應懂得如何從人性的角度去經營企業、管理企業。
在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樹立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從而促進企業的穩定、快速發展,這是企業家應有的共性。
01、經營與管理是一個心理課題
所謂經營,就是如何來指揮由人組成的集團。所以,不觀察人的心理活動,經營就無從談起,忽視人心就無法經營。而制定目標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掌握人心的問題。
比如說,目標定得過高,但你依然堅持這個脫離現實的高目標,大家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很怪。但是,當你不得已把這個目標向下調整,又會讓大家認為:目標這東西是可以隨便改動的,可以再下降一點的。
制定目標,最關鍵的問題不在于目標的具體高低。作為經營者,你心中首先要有一個“必須達到”的數字。經營目標就等于經營者的意志。下一步,就看你能不能把已經決定的目標讓全體員工認可,讓他們發出“好!我們干吧”這樣的呼聲。
毫無根據地提出高不可攀的數字,員工會沒有信心。結果大家掃興,士氣低落。你個人的意志多強也不管用。這時要記住,企業經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掌握人心”。
不止是經營企業,學校的老師,棒球隊的教練,只要有人的組織存在,其中的成員想些什么,了解他們的心理,懂得怎樣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這一點非常重要。
經營目標需要體現經營者的意志,那么要提出把這種意志轉化為全體員工的意志,還是要靠由上而下地努力,過程需要經營者格外用心。
領導者必須開口:“明年讓我們把銷售翻一番吧!”“照之前那樣下去,我們公司必然衰敗,我們必須有所作為。”“只要做法得當,我們公司也能大發展。”
首先,社長要行動,要事先營造一種熱烈氛圍,就是一旦提出目標“今年要翻倍”,周圍的人都很自然地響應:“讓我們一起干吧!”突破現狀,向新事物發起挑戰!任何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這樣的愿望。但同時,人們又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說出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意見,怕遭人議論。
往往集團的人數越多,人們向新事物挑戰的欲望就隱藏得越深。由此看來,經營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就是把人們內心持有的向新鮮事物挑戰的精神誘導出來,讓他們說出:“好!讓我們試著干吧!”為此,你提出的目標必須明確而堅定。
中國的古典里有“天時、地利、人和”一說。即使天時、地利都好,決定性的因素最終還是人心。
如果多數人自發地求飛躍,要朝新的目標奮進,那么,即使有個別人一時消極冷漠,最終還是會被眾人的熱情所感染,形成整個公司團結一致、向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的局面。
總之,經營與管理是一個心理課題。
02、“技術、心態、和諧”三點融合一體才能催生強大的企業
曾聽到一位年輕創業者這樣說:“公司只是人生的一個舞臺,公司員工只需在某段時間,在某個舞臺上,演出某個段落即可,他們沒有必要在我的公司里永遠待下去。”
也許他只是出于面子和倔強才這么說。但究其道理,事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如果作為公司基礎的技術人才真的都不斷辭職而去,想必公司馬上就會分崩離析。
很多公司,確實是因為擁有領先的技術實力才處于較佳狀態。但是,如果公司內部員工缺少相互認同的話,一旦公司在技術上出現停滯,公司就會立即喪失競爭力,進而瓦解。
有不少企業經營者都會自信地說:“我們的技術要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如果真能夠實現這點,那對于企業而言當然是再理想不過,然而在當前這種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想實現這一點卻并非易事。
事實上,那些只依靠技術優勢取勝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脆弱,因為競爭對手一旦獲得了更加先進的技術,那么這類企業的這種技術優勢會在一夜之間喪失殆盡。
一個強大的企業不僅要在技術層面上具有優勢,其綜合實力也應該具備同等優勢。對于企業而言,只有在技術實力、營銷能力、員工心態、企業內部成員關系等所有層面上保持良好狀態,才能夠始稱強大。
僅靠某項技術立足的企業,遲早會隨著這項技術一道隕落。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摒棄“唯技術論”的經營理念。
03、企業經營需要大義
京瓷成立的第三年,曾發生了一件令稻盛和夫煩悶的事情:
初次錄用的11名高中畢業生集體來到辦公室,跟稻盛和夫說:“我們入職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原來是這么破敗的一家公司,我們對未來很擔憂,實在沒法安心工作,你要給我們保證定期加薪和獎金發放。如果不答應,那今天就全體辭職。”
據說,他們連血印盟書都準備好了,看起來是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
然而,當時的京瓷只是成立不久的小公司,稻盛和夫只好試著說服他們:“這些要求我很難做出承諾,大家齊心協力以求公司發展,好嗎?”
然而,他們一步也不退讓:“我們要生活,請給予未來的保證。”于是,稻盛和夫將他們領至自己的住處,促膝商談,對話持續了三天三夜。稻盛和夫坦然:“雖然無法承諾未來,但肯定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請相信這一點。若有背信棄義之事,任殺任剮。”
話已至此,他們也含淚點頭,這場小小的內亂總算平息,稻盛和夫也松了口氣。
然而,那一事件之后,稻盛和夫對企業經營做出了深入的思考:“作為經營者的我,實現作為技術者的自己的夢想,這就是當初創業的初衷。但是,追尋技術者之夢想,不就有可能犧牲員工的利益嗎?公司本就應該以保障員工及其家屬的生活,使大家獲得幸福為第一要義吧?”
于是,稻盛和夫決定將“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為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作為公司的經營理念。
正因為有了稻盛和夫“既非圓技術者之夢,更非滿足經營者的私心私欲,而是為員工、繼而為社會、為世人”的大義,京瓷公司的全體員工才能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推進創造性的技術開發,繼而多方面拓展事業。
所以,領導者首先應該明確集團應有之目標,即確立符合大義名分的企業目的,同時努力使這種目的為員工所共有,全體員工都樂于齊心協力為企業做貢獻。(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