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01來源:趙云經理
公司也要有人格,“聰明能干”不過是三流資質
導讀:
“什么是企業經營?經營就是日益提高自己的哲學理念?!钡臼⑾壬f,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連小學生也懂,但“人格·理念”的決定性作用卻常受忽略。
優秀的經營者要有哲學思維,“聰明能干”不過是三流資質。
一、公司也要有“人格”
我在27歲時創立了京瓷。那么年輕自然沒有經營的經驗,同時因為是技術出身,所以我對經濟知識和企業會計更是一竅不通。
然而,既然當了經營者,既然開展了事業,就必須對接踵而來的各種問題做出判斷。雖說是一個只有28名員工的小公司,但是“這件事怎么辦”“那件事如何做”,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做出決策。
雖然沒有經營知識和經驗,但作為經營者,我必須對部下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出判斷。然而,對于應該以什么作為判斷的基準,我感到非??鄲?。
當時,公司非常弱小,只要自己的判斷出現一次失誤,公司就有可能一蹶不振。一想到這里,我就因擔心而夜不能寐。
左思右想,煩惱之余,我得出了如下的結論。既然自己對經營一無所知,不如就把“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判斷基準吧。
也就是說,我把“作為人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是善的還是惡的”作為經營的判斷基準。
“正還是邪”“善還是惡”,這是最基本的道德。而且從中引申出來的正義、公正、公平、勤奮、謙虛、正直、博愛等,這些都是從孩童時代起,父母、老師教導我們的最樸實的倫理觀。
如果將這些倫理規范作為判斷事物的基準,我覺得自己能夠理解,能夠掌握。于是,我就將“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判斷基準,來處理京瓷經營中的各種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我深深地體會到,正是依靠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倫理觀和道德觀來開展經營,京瓷才能獲得如今的成功。
為什么呢?因為這種思想不是出于經營者的私利私欲,因此能夠獲取員工的共鳴;員工們從內心理解并接受,所以創業之初,公司規模很小,也不知道公司明天會怎樣,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們也能夠為了公司的發展而自覺地、不遺余力地拼命工作。
而且,在公司發展壯大之后,依然如此。無論是進軍海外,還是涉足不同的行業領域,甚至是收購企業,京瓷都樹立了這種普遍正確的經營哲學,遍布全球的所有京瓷工廠和事務所的員工們都共有這種哲學,并在他們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實踐這種哲學。
很多人評論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京瓷有先進的技術,是因為京瓷趕上了潮流。
但我認為絕非如此。我認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京瓷經營判斷的基準不是“作為京瓷,何謂正確”,更不是“作為經營者的我個人,何謂正確”,而是“作為人,何謂正確”。
因而它具備了普遍性,就能夠為全體員工所共有。我認為京瓷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
二、“深沉厚重”才是企業家第一等資質
人生與工作的成功由三要素構成: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為什么思維方式重要?因為它有正負。即使你能力強、熱情高,但思維方式錯了,結果就導致一個相應的負值。 當今社會對于領導者最大的問題是選拔方式,我們挑選領導者的基準是把人的能力、才干放在了人格之上,不重視人品。
2002年4月,在“阿布謝亞·稻盛領導力研究所”成立時的演講中,我談到,為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培養具備優秀人格的企業領導者、培養真正合格的經營者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認為,在領導者的資質中人格最為重要。領導者保持自己高層次的人格,是解決當前企業治理危機最根本性的方略。
但是,一般人卻認為,作為企業領導者的資質,人格因素雖然重要,但比人格更重要的是領導者的才華和努力。
實際上,環視當今的商界,無論是創立新興風險企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創業型經營者,還是出任大企業的CEO后,讓企業再度飛躍發展的經營者,凡是這些成功的經營者,無不聰明能干、才華橫溢,而且個個熱情煥發、干勁十足。
他們不僅運用自己的商業才能開發出嶄新的技術、市場模式、經營戰略,而且發揮出燃燒般的熱情,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領導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但是,在幾年前,當IT走紅的時候,有許多嶄露頭角的經營者和企業,如彗星般突然出現,不久后又在我們眼前消失。
看到這種情形,我強烈地感覺到,僅憑才華和努力做評價的基準是不對的、不可行的。
日本有句格言:“恃才者,敗于才?!?/p>
天資聰明的人,發揮自己出眾的才華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他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或者將他的才能用錯了方向,就必然會導致失敗。
就是說,越是才華出眾、越是熱情高漲的人,他們的能量就越大,就越需要有一種東西來控制他們的這種能量。
我認為這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駕馭才華和努力發揮的方向。
如果人格扭曲,就不可能在正確的方向上發揮他的才能和熱情,結果就會導致經營的挫折和失敗。
很多經營者都知道人格的重要性,但人格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提升人格,或者維持高尚的人格?人們卻并不清楚。
正因為如此,一時取得成功卻不能維持繁榮,過后又失敗沒落的經營者層出不窮。
那么,所謂人格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所謂人格是由人出生時就具備的性格,和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學到的哲學兩者構成。
就是說,在一個人先天的性格之上,加上后天學得的哲學,才形成了這個人的人格。
先天的性格因人而異:有的人強勢,有的人軟弱;有的人膽大,有的人慎重;甚至有的人自私任性,有的人富有體諒和同情之心。可以說人的性格千差萬別。
如果一個人在其人生道路上沒有學到正確的哲學,那么他天生的性格就會原封不動地成為他的人格。而人格就決定了他的才華和努力前進的方向。
如果是這樣,那么在這個人身上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假如他是某個組織的領導者,他天生就有自私自利的性格,但他才能出眾,又不斷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他可能取得成功。
但因為他的人格有缺陷,在某種情況下,他就可能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私欲而干起違法的勾當。因此,他的成功就不可能長期持續。
令人遺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正因為如此,就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習和掌握優秀的哲學,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
特別是雇用了很多員工、負有很大社會責任的企業經營者,就更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并把它保持在高尚的水準上。
我們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優秀哲學,就是經過了歷史風雨的考驗、由人類長期傳承下來的“圣賢的教誨”。
它告訴我們“人本來應該是怎樣的”,告訴我們“人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就是正確的為人之道。這種哲學具備感化人心的力量。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知道和實行是兩回事”。比如,對于基督的教誨、釋迦牟尼的教誨、希臘哲學、孔孟之道,我想大家可能都學了一些,作為知識大家也都理解。
但是,對于這些圣賢的教誨,如果僅僅作為知識掌握,并沒有什么價值。必須用這些教誨來告誡和勉勵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作為領導者需要反復學習這種體現正確的為人之道的哲學,不僅用理性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不懈努力,將哲學滲入自己的理性之中,從內心真正接受、認同。
這樣做,就能彌補自己性格中原有的缺陷,校正扭曲的部分,塑造自己新的人格,或者叫第二人格。
就是說,要反復學習優秀的哲學,使之成為自己的血肉,這樣才能提高并維持自己的人格。
一般的人,對如何正確做人的哲學,學過一次就覺得足夠了,他們不愿意反復學習。
但是,運動員只有天天鍛煉身體,才能保持自己的體能。心靈的修煉也一樣,一旦懈怠,很快就會回到原點。
因此,必須持續努力,將描述“人應有的姿態”的優秀的哲學不斷注入自己的理性,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水準。
為此,時時回顧自己的言行,日日反省自我,這一條也很重要。
學過的正確的為人之道,在行動上有沒有違反,要嚴肅自問,天天反省。這樣做就能夠維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我認為,為了提高和維持人格,有兩條準則十分重要:
一條是要反反復復學習優秀的哲學;另一條是要天天自我反省。這兩條必不可缺。
正如開頭所講,日本也好、美國也好,不少著名企業因違法亂紀而破產或陷入窘境。
這些企業依靠天資聰明的經營者非凡的努力發展壯大,但因為這些經營者的人格沒有提升,所以越是靠才華和努力提高了業績,他們的欲望就越加膨脹,越想獲取更多的利益,不知不覺中就干起了不法的勾當。
企業治理沒有捷徑。領導者將古今東西優秀的哲學典籍置于案頭,隨時翻閱,努力提升人格,努力保持高尚潔白的人格。
這樣做,看起來似乎迂拙,但我相信這是防患于未然,即預防領導者及其企業墮落的最好的辦法。
采取這樣的措施就能克服企業治理的危機嗎?或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但是,如果由只具備才華和努力兩個要素而缺少人格的領導者掌握大權,允許他們在企業里飛揚跋扈,那么,不管構建了多么嚴密的企業治理的體制系統,結果都會形同虛設,變得有名無實。
19世紀后半葉,當日本迎來近代化黎明期的時候,倡導實學教育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面對懷抱青云之志的年輕學生們,就理想的實業家應有的形象,講了如下一段話:
思想深遠如哲學家,
心術高尚正直如元祿武士,
加上小俗吏的才干,
再加上老百姓的身體,
方能成為實業社會的大人物。
才華和努力不用說,同時必須兼備高水準的人格,只要這樣的人才輩出,一個健康的經濟社會就能培育起來。
三、企業如何從根源上“反腐”?
京瓷從創立起,就十分注重“以心為本的經營”,為了和員工構筑信賴關系,經營必須“透明”。這就是說,企業必須追求“玻璃般透明的經營”。
例如,公司有多少訂單,與計劃相比延遲了多少;同時,利潤有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等。不僅僅是干部,公司所處的真實狀況也應該讓員工看得一清二楚。
為此,領導者應該立足于企業所處的現狀,把自己當下的所思所想、追求的目標正確地傳遞給員工,這一點至關重要。
通過準確告知員工企業現狀、面臨的課題及追求的方向,統一員工思想,團結他們的力量,否則就無法實現高目標、攻克難關。
另外還有一點,在“玻璃般透明的經營”中最重要的是領導者自身必須有貫徹“率先垂范,光明正大處理業務”的姿態。經營領導絕對不得挪用企業經費,隨意花費招待費等費用。
一旦經營者有類似的行為,就會招致員工叛離,道德敗壞的風氣就會在組織中如野火一般蔓延,進而動搖整個企業的根基。
為了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京瓷哲學”里還有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潤”、“貫徹公平競爭的精神”、“注重公私分明”等條文,這些都是企業經營中規定的原則。作為經營者,我嚴格遵守這些簡潔的原則,而且努力讓全體員工共同遵循。
如果沒有這些經營哲學,情況會怎樣呢?
如果經營者沒有清晰的哲學,就會在經營中一味追求利潤增長,追求所謂的“合理”及效率。
而且,還會將“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的風氣帶入公司內部,最終導致企業出現員工和干部“為了賺錢,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也沒關系”的現象。
如果企業對這些“不當手段”視若無睹,那么整個公司的道德很快就會墮落。
在這種道德敗壞的組織當中,那些有思想的老實人也不再認真工作,于是公司風氣急轉直下,業績也逐漸惡化。
事實上,快速成長起來的公司轉眼間轟然倒塌的案例,在日本也好、歐美也好都屢見不鮮,在巴西想必也數不勝數。
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人性是脆弱的,往往敗給自身欲望,屈服于環境,愛好虛榮,結果若無其事地走上與“為人之道”相反的道路,這也是事實。因此,我反復強調,人必須擁有哲學,以作為迷茫時的判斷基準。
尤其是擁有眾多員工、承擔著重大責任的經營者,應該在高尚的道德倫理的基礎上確立經營哲學,以此自我誡勉,同時努力與員工共有。
為了事業成功,為了讓組織發揮正常的機能,領導者自身所擁有的“思維方式”變得尤為重要。
經營者應當具備普遍正確的思維方式,用優秀的經營哲學從事企業經營,這是事業發展、企業持續繁榮最大關鍵。
四、跟年輕員工講哲學 切忌豪言壯語
不管揭示了多么崇高的理念和哲學,不管社長如何天天強調哲學,但是,社長自己如果不付諸于實踐,員工很快就會看透,社長不過是拾人牙慧,裝模作樣,說說而已。
本來想拼命傳遞哲學,但自己的想法卻無法在員工中滲透,反而增加了員工的不信任感。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經營者的人生態度還沒有達到讓員工尊敬的程度。
常有這樣的情況,在一些企業的社長室里,掛著寫有公司宗旨、信條的匾額。
但是,社長往往若無其事地干著與公司宗旨、信條完全相反的勾當。這樣的話,無論平時社長講的哲學多么高邁,也完全無法獲得員工的共鳴。
“社長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晨會時說:‘希望大家拼命努力,我也會站在前頭,為了大家的幸福,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嘴上這么講,但一到下午,他就不干活了,熱衷于休閑游玩。社長是那個樣,我們公司恐怕要不行了?!?/p>
讓員工這么貶損的社長,我認為還為數不少。
講哲學不是為了一味地驅使員工,經營者自己要率先垂范,比任何人都更認真地實踐哲學,這是最重要的。
經營者本人嚴格自律,不間斷地提升自己的人格。員工們看著這樣的榜樣,就會自然而然地努力實踐哲學。
“社長有那么好的想法,又那么認真地實踐,我們員工也要共鳴,我們尊敬社長,為此我們要與社長一起實踐哲學,為公司的發展盡心盡力。”
必須讓員工自然地產生這樣的想法。
經營者心中毫無愧疚,真摯地實踐哲學。正因為如此,必要時可以毫無顧忌,使用嚴厲的語言批評員工。
實際上,對于工作馬虎的員工,我曾這么講:
“為了包括你在內的全體員工的幸福,每天早晨我總是第一個上班,從產品開發到生產、銷售我都全力以赴,忙得不可開交,連夜里幾點睡覺都會忘記。我如此拼命干活,而你做事卻如此馬虎,不負責任,你好意思嗎?為了同志、伙伴,為了你的家庭,也為了你自己,你得好好干,你別讓我為難?!?/p>
我常常嚴厲地斥責不認真工作的員工。
到了企業的第二代、第三代,在與部下進行意見溝通時,往往會有顧慮,如果自己言詞尖銳,員工會不會逃離,會不會抵制。
因為擔心,說話往往就很客氣。這樣的話,即使談論哲學,也會講一些四平八穩的話,有效的意見溝通就更困難了。
而我不介意得罪人,該說清楚的話就能說清楚。
這是因為在日常工作中,我實踐哲學比誰都認真,我有這份自信。為了員工,社長比誰都辛苦,沒有什么比社長的這種姿態更能贏得員工的共鳴。
所以在公司里,經營者必須是最辛苦的。只要做到這一點,員工就一定會追隨你。
只有從平時做起,率先垂范,比誰都認真地實踐哲學,行動值得尊敬,而且持之以恒,員工才會認同,才會聽得進社長的說辭。
員工只要在平日里看到經營者率先垂范的榜樣,就會相信經營者真實不虛的話語,就會激勵自己努力去實踐哲學。
不管經營者自己如何堅信哲學的力量,也不管平時如何努力做到率先垂范,也不可能把哲學實踐得完美無缺,因為經營者也是人。
盡管如此,但是“作為人,就應該這樣去生活”,“作為經營者,就應該成為這種優秀的領導者”,理解這一條,并努力去接近這種理想狀態,哪怕是接近一小步,做這種思考的人和不做這種思考、稀里糊涂生活的人,他們的人生和經營的結果將會迥然不同。
這不是一個能夠領悟還是不能夠領悟的問題。我認為,隨時反省,不斷努力去領悟,這種態度才是重要的。
所以,在公司內滲透哲學,致力于哲學共有的時候,也要好好理解這一點,在這個基礎上與員工交談。
能夠完全實踐哲學的人并不存在。所以我過去就講過,作為經營者,你們應該坦率地對員工這么講:
“我要大家學哲學,好像我自己很了不起似的。其實,我自己也沒有很好地實踐哲學,直到現在,我也從來沒有過完全實踐哲學的前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過是一介書生,不過是一個還沒有入門的小和尚,所以我準備盡我的一生,努力去實踐哲學。”
“但是,并不是說,我自己沒有實踐好哲學,我就沒有資格講哲學了?!鋈俗鍪卤緛砭蛻撨@樣’,至少我必須這么說。因為我希望員工們成長,希望公司順利發展。而且哲學不僅能指導公司發展,還能讓大家的人生幸福。”
在講述哲學的時候,采用這種態度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自己在內,完美無缺地實踐哲學的人并不存在。
雖然自己還沒做好,但是持續努力,想方設法要把哲學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持續努力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尊貴。
所以一定不要自以為是,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把哲學徹底搞明白了,而是與員工一起反復學習,努力把哲學化為自己的血肉,在經營的現場認真實踐。
與員工一起反反復復學習哲學,經營者的這種姿態一定會在每個員工的心里引起反響,一定會促使大家努力去實踐哲學。
而且,通過實踐哲學,有更多的員工,哪怕只是一名員工,在事實上實現了幸福的人生,經營者就能感覺到,員工的這種幸福就如同自己的幸福一樣。
而且可以說,正是這種感覺才是經營者最大的喜悅。
說得極端一點,即使這位員工離開了公司,只要他實踐哲學,走在幸福美好的人生道路上,那也是好事。
實際上,我曾經在與年輕員工一起的懇親會上,講過下面幾句話:
“你不留在京瓷公司也行,即使離開京瓷去別的地方,只要你按照哲學中所說的人生觀去工作和生活,你就能夠拓展你幸福的人生。”
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每一位員工都以真摯的態度實踐哲學,其結果,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
如果是這樣,讓自己的人生結出豐碩果實的公司,自然就值得員工信任和愛護。
作為結果,在員工離職率降低的同時,員工的積極性就會提升,組織就會充滿生氣,公司就能順利發展。
我衷心希望,用各位自己的雙手,構建這種值得員工信賴的企業,值得員工自愿為它的發展竭盡全力的企業。
下一篇:規矩(此生必讀)